这2招,可能是摆脱过度焦虑的最好方式

作者: 壹心理 发布时间: 2021-06-15 10:42:00

你焦虑吗?

 

相信大多人的答案,是肯定的。

 

大到学业、工作、年纪、感情、婚姻……小到约会穿什么衣服、午餐吃什么外卖……都会引起人的焦虑。

 

为什么那么多人陷入焦虑?焦虑都要消除掉吗?

 

 

01.jpg
人的基本焦虑,是正常的


人是有未来感的,所以会为未来可能会出现的危险感到焦虑,生、老、病、死,当人们遇见这四种现象多多少少都会感到焦虑。

除此之外,人们还会有发展性的焦虑。

比如,婴幼儿会担忧父母会抛弃他;学生会担忧被老师批评;大学生会为就业问题焦虑不已;成年人会因恋爱、结婚而头疼不已......

 

人生就好比一场打怪升级的游戏,每升一级都会遇见新的困难,在还没有能力掌控这些困难的时候,就会感到焦虑,这些也属于人的基本焦虑。

 

基本焦虑也可以称之为现实焦虑,指的是:和我们的人生发展阶段、生存环境息息相关的焦虑。


它会随着一个人的年龄增长、能力增加而逐渐消失。当你度过那样的阶段后,再回溯过去,你会发现,曾经令你焦虑的人和事,根本不足为惧。

 

基本焦虑是可耐受的焦虑,甚至还可以转化为有用、有价值的焦虑,它并没有那么可怕。

 

可怕的是过度焦虑。

 

过度焦虑,是被人们放大的焦虑,它的存在和影响远远超越了事件本身。

 

比如:

有人会担忧天会塌下来;

有人会担忧细菌进入到自己的身体而得绝症;

有人会担忧永远都找不到一个爱自己的人;


他们被这些担忧牢牢锁住,深受其害。为了避免这些可能性的发生,耗费了极大的心力,当焦虑超越了事情本身时,人们就会被焦虑情绪控制,为此心神不宁、坐立不安。

 

图片你是否走进了过度焦虑的迷宫
 

焦虑特征比较明显的人经常会思考三类问题,构建了焦虑的迷宫。

a.“为什么”?

 

为什么这件事情会是这个样子?为什么我不能做到某件事情呢?

 

追根溯源式的问题像个无底洞,一旦陷入就很难挣脱,爱钻牛角尖的人非常爱问“为什么式”的问题。

 

这样的问题很难让人快速找到标准答案,它还会为人制造更多的痛苦。

另一方面,“为什么式”的问题也带有指责的味道,它代表着一个人对世界、对他人、对自己的不可接受。


这种不可接受的感觉,反而会让人越想越焦虑,越想越难受。


b. “别人是怎么想的”?

 

“别人是怎么想的”这一类问题,是属于别人的问题。

 

比如:


他是不是不喜欢我?

他今天看了我一眼是什么意思?


当你在想“别人是怎么想的”这一类问题时,也很难找到正确答案。因为无论你多么的聪明和智慧,都无法真正地揣测到他人的想法。

 

你只能猜,而且猜来猜去猜不明白,反而会把自己绕进去。

 

这一类问题,也很消耗人。你始终无法在其中找到确定性,自然会越想越焦虑。


c.“如果式”的负向问题

 

“如果式”问题属于假设型的问题,假设型的问题本身不会让人感到焦虑,但是当“如果”后面跟着的是一个不好的假设,就会令人焦虑不已。

 

比如:

如果我找不到工作怎么办?

如果我养活不了自己怎么办?

这一类问题像深渊一样,很容易让人掉进去。

 

首先,这些如果并未发生。

其次,这些如果性的假设把人带入到了糟糕的想象当中。最后的结果就是你会因此焦虑不已,因为我们很难在“当下”掌控所谓的“未来”。


 03.jpg如何摆脱过度焦虑?


想要把自己从焦虑中解救出来,就需要具备回到当下的能力。可以问自己两个问题,邀请自己回到当下。

①此时此刻我能为我的焦虑做些什么?
②现在我有什么想法,我是什么样的感觉?

这是关于当下的问题,当你思考它们的时候,确定感就会一点点地回归到自己身上。这也是一个面对自己,而非逃避当下的方式。
 
你既可以从中找到确定的答案,也可以和真实的自己有所连接。

你会看见自己的焦虑、恐惧、担忧,也可能会看见自己的脆弱和无助。
 
当你愿意把“看见的光”放置到自己身上,而不是被过去、未来、他人带跑的时候,你的心才会从焦虑回归平静,从恐惧回归安全。
 
这个画面就像一个母亲看到她幼小的孩子在害怕一样,母亲没有拒绝和否认孩子的害怕,她陪伴并给予孩子以安抚,孩子很快就会从哭闹中渐渐平静。
 
因为,他被看见了,被保护了。
 
总是活在过度焦虑中的人,就是那个感到害怕的孩子,他有着太多的焦虑和无助,他需要被母亲看见和关怀。

不逃离自己,就是你对自己的看见。

如果你觉得自己力量有限,无法看见自己心中那个害怕的孩子,可以寻求心理咨询的帮助。
 
心理咨询能为你提供一个充满理解和尊重的抱持性环境,陪伴你向内探索,去看到自己的恐惧、担忧、脆弱和无助,同时帮助你挖掘自身的力量走出焦虑,平和地生活。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访问量:21578452

版权所有:房山区社会组织服务中心 Copyright © 2012-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4094250号-1 技术支持:房山区社会组织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