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五批北京市优秀社区专业社工人才培养(“优才计划”)评估工作中,房山区1个实训项目、6个服务案例被评为优秀。为进一步展示第五批房山区“优才计划”培养成果,夯实“房山好邻居”基层治理创新实践,高质量推进全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房山社会工作将连载刊登第五批“优才计划”优秀案例,促进服务模式的分享与推广。望广大社区工作者在2025年“房山好邻居•暖心社工”示范服务项目、第六批“优才计划”培养和首届“乡工计划”培养中积极学习借鉴、实践内化、提升质效,切实发挥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与向往。
一、案例背景
在时代飞速发展的进程中,城市化的浪潮正以前所未有的态势席卷而来。随着交通和通信技术的日新月异,人口流动变得愈发便捷和频繁。在这股庞大的流动大军里,“老漂族”这一特殊群体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他们或是为了给予子女生活上的支持,如帮助子女照顾年幼的孙辈;或是因为子女工作地点的变动,为了能与子女相聚,毅然决然地告别了熟悉的家乡故土,背井离乡来到陌生的城市开启全新的生活篇章。
本案例以生态系统理论和社会支持理论为坚实的理论支撑,旨在通过专业、系统且具有针对性的个案服务,助力随迁老人服务对象逐步融入社区,重新找回生活的乐趣与意义,实现从“异乡漂泊”到“社区融入”的美好转变。
二、案主基本资料
(一)个案来源
服务对象张阿姨(化名)的个案是由社区社工站转介而来的。一直以来,社区工作人员都致力于社区居民的关怀与服务工作,积极组织各类社区活动,关注居民的生活状况。在一次组织“老年健康讲座”的过程中,细心的社区工作人员发现了独自坐在角落、神情低落的服务对象。出于对社区居民的关心和职业的敏感性,社区工作人员主动上前与服务对象交流。在交谈中,服务对象倾诉了自己迁至城市后的种种遭遇和内心的压抑情绪。她表示,来到城市后,生活中的种种不便和孤独感让她感到十分痛苦,情绪也一直很低落。
进一步深入了解后发现,服务对象在本地几乎没有任何社会支持网络,她在这座城市里感到无比的孤独和无助。基于这些情况,社区工作人员认为服务对象需要专业社工的帮助和支持,于是将她转介给了社区社工站,服务对象也因此正式成为了个案服务对象。
(二)案主基本情况
服务对象张阿姨,一位70岁的女性,她目前处于独居状态,子女都定居在国外,由于距离遥远和繁忙的工作生活,他们仅在节假日才有机会回来探望服务对象。服务对象原籍湖北农村,那里有着她大半辈子的回忆,青山绿水、熟悉的乡音和邻里间的热络,都是她心中难以忘怀的美好。两年前,为了能离子女更近一些,她跟随子女迁至房山区西潞街道某社区,从此开始了在城市的陌生生活。
来到城市后,服务对象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生理健康方面,服务对象患有高血压,这是她多年来一直需要面对的健康问题。心理健康方面,长期的异地生活和孤独感如同沉重的枷锁,压得服务对象喘不过气来。在社交方面,她表现出明显的回避态度,不愿意主动与他人交流。在社会关系方面,服务对象在本地没有任何亲朋好友,与邻居之间也仅仅是偶尔点头之交,缺乏实质性的情感交流和互动。
(三)家庭图谱与社会关系网络分析
在核心家庭层面,服务对象与子女之间的关系因为距离和生活方式的差异而显得较为疏离。子女在国外生活,面临着不同的文化环境和生活压力,他们与服务对象的沟通逐渐减少。
在社区资源方面,服务对象此前从未参与过任何社区活动,也没有使用过社区老年服务中心提供的各类服务,对社区资源几乎处于完全陌生的状态。
三、问题分析
(一)问题界定
1. 社会适应困难:服务对象普通话不熟练,这在北京这个以普通话为主要交流语言的城市里,成为了她与他人沟通交流的巨大障碍。
2. 心理困扰:长期的孤独生活以及对自身价值的否定,使得服务对象内心充满了孤独感。
3. 健康风险:服务对象虽然患有高血压,但她对高血压的管理并不规范。
4. 家庭支持薄弱:子女长期定居国外,在日常生活中无法给予服务对象实质性的照顾和陪伴。
(二)案主需求
1. 外在需求:服务对象迫切需要在社区中建立起属于自己的支持网络,结交一些能够相互帮助、相互陪伴的朋友。
2. 内在需求:服务对象内心深处渴望能够提升自我认同感,重新找回生活的信心和勇气。
四、服务计划
1. 总目标:全面帮助服务对象融入社区,提高她的生活满意度,让她能够在新的城市环境中感受到温暖和归属感,重新找回生活的乐趣和意义,实现从“异乡漂泊”到“社区融入”的转变。我们希望服务对象能够积极参与社区的各项活动,与社区居民建立良好的关系,真正把社区当成自己的家。
2. 分目标
(1)帮助服务对象建立至少3名稳定的社区支持者,这些支持者可以是热心的邻居、专业的志愿者等。
(2)鼓励服务对象积极参与2项社区活动,如充满创意的老年手工班、实用的健康讲座等。
(3)协助服务对象掌握基础的普通话交流能力,能够熟练运用20句日常用语进行简单的沟通交流。
(4)有效改善服务对象的情绪状态摆脱轻度抑郁情绪的困扰。
五、服务过程
(一)第一次服务过程:建立信任与需求澄清
与服务对象建立专业、信任的关系,深入了解她的需求和困扰,明确后续服务方向。
(二)第二次服务过程:语言学习与资源链接
帮助服务对象掌握10句日常普通话,同时为她链接丰富的社区资源,促进她与社区的初步接触。
(三)第三次服务过程:健康管理与社交初探
帮助服务对象规范高血压管理,引导她首次参与社区活动,开启社交之旅。
(四)第四次服务过程:巩固社交网络协助服务对象建立稳定的社交关系,进一步提升她的自我价值感。
(五)第五次服务过程:结案与展望
全面总结服务成果,与服务对象共同制定后续计划,为服务画上圆满句号。
六、总结评估
经过8周的专业服务,服务对象的各项分目标全部成功实现,目标达成率达到了100%。这充分证明了服务计划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以及社工与服务对象共同努力的成果。从建立社区支持网络到参与社区活动,从掌握普通话到改善情绪状态,服务对象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进步。服务对象开心地反馈道:“现在去市场买菜能用普通话还价,手工班的姐妹也常来家里串门,感觉生活一下子变得热闹起来了,不再像以前那么孤单。”从她的话语中,可以真切地感受到她在生活和心理状态上的巨大转变。服务对象还表示,她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期待,希望能够继续参与社区的各种活动,为社区做出更多的贡献。
版权所有:房山区社会组织服务中心 Copyright © 2012-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4094250号-1 技术支持:房山区社会组织服务中心